自從贏得WSOP金手鍊之後,就沒有更新撲克上的目標,專注力轉移到自己的撲克事業、自我成長,是該好好檢視撲克選手的身分,最近在思考這一切的起點...
- 2009年免費線上撲克,現場茶店5塊/10塊。
- 2013年澳門一年一百萬港幣挑戰成功。
- 2014年撲克之星年度最佳牌手,開始職業牌手環遊世界。
- 2017年WPT主賽冠軍、WSOP金手鏈賽事亞軍。
- 2017年環遊世界一年一百萬美金挑戰成功。
- 2017年WPT亞洲年度最佳牌手。
- 2017年GPI亞洲第一,開始撲克教學+線上錦標賽製作內容,贏得線上Pokerstars WCOOP冠軍。
- 2017年成為線上撲克代言人。
- 2020年APT線上主賽事冠軍。
- 2020年疫情後創業,開始製作撲克YouTube 影片
- 在影片中訂下目標,要贏得WSOP世界撲克大賽冠軍金手鏈,分別在2021、2022贏得兩條金手鏈
- 2021年贏得全世界第一場神秘賞金賽事冠軍在Las Vegas Wynn Casino
- 2023年WSOP Colossus第三,這是我撲克生涯中擁有最多籌碼量(160M)的賽事體驗,當時1個大盲注6,000,000,同時也是最多(15,894)人次參賽的最好成績。
- 2024年成為WPTG亞洲代言人。
目前累積應該有六十多個冠軍獎盃,需要找個時間來仔細計算一下
根據已經達成的成就,想要突破自己的下一個目標,讓我想到成功人士常講的一句話。
如果你的目標不讓你感到害怕,這個目標就太小了。
有什麼撲克目標會讓我感到害怕?
GPI世界第一,我認為我辦的到,讓我感到害怕的因素,就是資金。
早在疫情的期間當時我有幾個選擇,準備1500萬的資金去參加傳奇撲克,或是把這資金拿來開公司創業,我毫不猶豫地選擇開公司,對我來說,創業所得到的成就和回報是比贏得傳奇撲克來的更有挑戰。
一個人的時間、金錢和專注力投入在什麼地方,就會獲得到什麼樣的成果。
在這五年期間,我們彥翰娛樂與ALL硬節目的所有合作對象都有顯著的成長,不管是線上平台或現場協會,撲克教學或實體撲克活動。
回到資金這個主題,我想對於撲克玩家是非常熟悉的,一個再好的撲克牌手如果沒有做好資金管理,來控制波動導致破產是很常發生的,這也是為什麼撲克玩家普遍都知道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在創業開公司的這段期間也經歷了很多挑戰,就算做好了資金管理,我還是一直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還好在事業上遇到很多貴人的幫助,並且透過更規律的運動和社交活動來放鬆壓力。
我身為一個職業牌手的目標,就是盡可能用最少的金錢得到最多的回報,這一直以來都是我在賽事選擇的大方向,也是以投資報酬率最大化的玩家應該知道的重要觀念,如果同時有各式各樣的賽事我不會優先選擇人數少的豪客賽,這些報名費30萬、80萬台幣的豪客賽,如果贏得冠軍只能贏得十倍左右的獎金,金額或許看起來多,和其他人數多的賽事相比,冠軍通常都是上百倍的回報,這些高回報的賽事才是最多利潤的主要來源。
舉例來說,我在2023年WSOP的Colossus賽事雖然只獲得第三名$216,320美金,就獲得了五百倍以上的買入,而報名費僅需要400美金,就算我遇到下風期輸了30個買入,對我的整體資金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尤其是這種人數多的賽事,非職業撲克玩家的比例非常高,想要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就要選對賽事。
今年三月在傳奇撲克與Danny Tang的訪談中,他有提到現在想要贏得GPI第一或傳奇撲克年度牌手,資金反而是最關鍵的因素,這我非常認同。回過頭來看,我在2017年用了最少的報名費拿到了亞洲第一,因為我主要參加的賽事的報名費都是1萬美金以下,在現在想要贏得好排名,基本上一定要打1萬美金以上的比賽,打開現在各個國家的排行榜第一,不管男、女牌手都是豪客賽事的常客。
先撇除資金的問題,如果我要成為世界第一,我的優勢是什麼?
我認為我的優勢是對於撲克的熱愛,固定學習和回顧手牌,可以每天參賽,越需要長期才能達成的目標和成就,對我來說是更巨大的優勢,很多牌手可以堅持一個系列賽,但是堅持一整年的每個系列賽的牌手很少。
對於資金的問題,我打算怎麼解決?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出售賽事股份。
今年除了原本的主賽事和邊賽之外,預期參加更多高額賽事,單場報名費大約在15萬到150萬台幣之間(大約5000美金到50000美金)。
根據目前已經有確定並且會參加的賽事行程:
四月APT台北 (4月25號到4月30號)
五月EPT蒙地卡羅 (4月30號至5月10號)
五月、六月、七月WSOP (5月27號至7月16號)
七月APPT馬尼拉 (7月24號至8月4號)
八月WPT台北 (8月6號至8月19號)
八月EPT巴塞隆納 (8月18號至8月30號)
我預期每一個系列賽平均所需的總買入,大約在300萬到600萬台幣之間,取決於豪客賽的數量與重買。
為了確保我可以參加更多數量、更高額的賽事而且不會影響到撲克資金,我打算出售賽事股份。出售及結算以一個系列賽為單位,出售的賽事是15萬台幣(5000美金)和以上買入的賽事,包含所有重買,再次提醒不包含未滿5000美金的賽事。
舉例來說,EPT蒙地卡羅15萬到150萬台幣之間的賽事有
€10,200 - Mystery Bounty
€12,300 - €12,300 PokerStars Cuatro Knockout
€30,000 - Super High Roller Warm Up
€10,550 - Qualifier to €100,000 Super High Roller (或許參加)
€5,300 - EPT Main Event
€25,000 - €25,000 NL Hold'em
€25,000 - €25,000 NL Hold'em
€10,150 - Hyper Turbo Knockout
€25,000 - EPT High Roller
€10,200 - €10,200 NL Hold'em
€25,000 - €25,000 NL Hold'em
€5,150 - €5,150 6 Handed
以上12場賽事總計大約19萬歐元,通常因為賽事時間衝突或重買,我預期5000歐元以上的賽事,總買入金額大約在15萬-30萬歐元之間,為了方便計算預收1%=10萬台幣
我會控制一個系列賽的總預算1%不超過10萬台幣,每系列結束後結算,xe匯率或是交付獎金貨幣。
購買最小單位是0.5%=5萬台幣。購買資格限撲克玩家,意思是投資者要有參賽經驗。
以上賽事股份皆沒有溢價(mark up),像是EPT和WSOP主賽事都在這個報名費區間,對於投資者來說是相對划算的,對我來說如果可以參加更多數量和更高額的賽事,來贏得排名所獲得的贊助,可以帶來更多的價值。
至於賽事選擇跟以往會有些不同,以最高機率增加排名成績為主,這樣的選擇也會讓我的旅費比以往來的高一些,尤其是大型賽事、歐美國家的賽事。旅費我也會等比例的讓投資者來分擔,包含機票、交通、住宿、餐費和必要雜支,如果購買1%賽事股份,結束後計算也會包含1%的旅費支出,這部分會有信用卡帳單明細來對帳。
款項收付方式我希望以USDT轉帳為主或台幣現金。
總結就是:
購買最少單位0.5%=5萬台幣,一個系列賽結算一次,包含15萬台幣(5000美金)和以上買入的賽事,包含所有重買,再次提醒不包含未滿5000美金的賽事。無溢價(mark up)。購買資格限撲克玩家。照比例分攤旅費,希望以長期為主,如果要取消或增購需要在開賽前確認,系列賽開始後無法變動。
以下注意事項請先閱讀
- 派彩僅限於賽事獲得的獎金,因賽事而獲得的贊助、優惠、禮品、免費賽事資格等只屬於玩家個人擁有
- 如果獎金扣稅,像是美國扣除買入超過5000需扣30%,這部分金額會根據之後退稅後依比例分配給投資者,但預期會有相對應的稅務費用及等待時間。
我的聯絡方式
IG:
Yen_Han_Chen
E-mail & Facebook
Line ID & 微信
A98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