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自由的價值


這裡有兩份工作模式,各位會怎麼選擇?


需要進辦公室,每週工時五十小時,年薪一百萬。(*備註1)

遠端工作,工作成果導向,年薪五十萬。



很多人可能會直覺地看到"金錢:年薪一百萬",就立刻做出選擇,但是真的有比較好嗎?

或者說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說,要怎麼評估兩者所帶來的金錢多寡?


需要進辦公室代表需要通勤,包含了交通費(車資、停車費、油錢),還有交通所消耗的時間成本,通常單趟是三十分鐘以上,每天至少一個小時,除非你剛好就住在辦公室附近。


在辦公室附近代表著受到居住位置的限制,遠端工作的好處在於除了省去交通費、時間等成本外,能夠選擇居住在我們想要的環境,不用因為工作地點而影響到我們與伴侶和親人的關係,遠距離戀愛是很痛苦的!如果不影響工作,甚至可以隨時出國去任何你想去的國家,日本、泰國、越南,早上起來在泳池旁的日光浴下工作,這些花費還可能比待在台北市便宜。





再來是工作模式,進辦公室沒到下班時間就是無法離開,相比之下,工作成果導向有更多的誘因來提高效率完成工作,遠端工作花多少時間自己心知肚明,不要自我欺騙,而節省的時間能花在自己的興趣和陪伴身邊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也可以尋找更多的專案來增加收入。


不必每天早上塞在車陣當中,不受居住位置的限制,花更少的時間在工作上,真正的奢華享受,是擁有時間和自由。


對我來說,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遠端工作,如果遠端工作成果的工時是進辦公室的一半,加上節省的成本早就超越了進辦公室的一百萬,甚至我在思考一直提高進辦公室的年薪,跟遠端工作的年薪差距,就是我願意為了生活品質所放棄的金錢成本,這單純是價值觀的不同沒有對錯,那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數字是多少呢?


我今年至少跟五位以上的公司負責人,聊過遠端工作這件事,大家都不認同遠端工作,認為最有效率的方式是進辦公室。雖然如此,我還是想要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公司文化,我對於事業的挑戰充滿熱情,但不應該犧牲該有的生活品質。


有品味的生活方式不在金錢的多寡,是我們選擇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備註1:在台灣年薪百萬屬於中高收入範疇,平均月工時200-250小時甚至更多。

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規劃人生體驗


2024年6月9號星期日,我在Las Vegas參加WSOP撲克錦標賽的第十三天,一個朋友傳訊息問我:今天是星期日,你還是要參加比賽嗎?


我的反應是:當然要哎!


撲克錦標賽是我的興趣加上又可以賺錢,對於一般玩家來說可能有點辛苦,但對我來說樂在其中,我很自豪在撲克中所獲得的成就。


撲克是我第一個找到有成就感的事業,我的經驗告訴我,想要獲得更高的成就,就是要花時間、金錢在那些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上,我不曾忘記自己立下的第一個目標,達成後接著第二個目標⋯一直到現在自己開公司,承接更多的責任,只要堅持走下去,我相信會越來越好,這些辛苦的過程才是造就現在成就的基石。


上個月去錄製董仔的YouTube節目時,董仔問我:如果能夠時光倒流回到過去,有沒有最想改變的遺憾事情?


我當時想了一下,在我接觸撲克之後,有賺到錢才開始掌握了自己的人生,我很滿意,沒有遺憾。


我的規劃就是把所有的時間和金錢都投入到撲克賽事和自己的公司上,因為我看到所有成功企業家都是工作排第一,我也願意做出這樣的犧牲,不單純是為了錢,還有將成功的機率最大化。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別把你的錢留到死」(DIE WITH ZERO),裡面提到一個觀點


賺錢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夠花在體驗上面,這些才構成人生的真正樣貌

 

我也開始思考,這跟我從以前學習的觀念有相當的衝擊,尤其是在剛接觸撲克的時候,還記得曾經跟兩個朋友借幾千塊台幣生活和打牌的狀況,我有更深刻的沒錢恐懼感,所以這十幾年來,我把90%以上的獎金都儲蓄和投資,可惜的是我並沒有投資在自身的人生體驗上,不能說完全沒有,但以比例上來說是非常少的。


常常有人問我,環遊世界打撲克一定很好玩吧,覺得哪裡最棒呢?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只有打牌沒出去玩😂


我最近在思考,現在的我賺錢是為了什麼,為了公司成長?為了撲克產業?為了有更多資金可以打高額賽事?


能夠延遲享樂是很多成功人士的特質之一,我卻忽略了,人生體驗跟錢、時間、健康環環相扣,當人老了有再多的錢都沒辦法體驗年輕才能體驗的活動,所以除了規劃自己的事業、目標,也應該要規劃人生體驗。


如何在最高機率帶領公司成功的前提之下,找回一些時間來增加自己的人生體驗,是我現在想改變的事情之一,讓我老了以後回想起自己的人生,除了事業的成就之外,在人生體驗的部分還是可以一樣有自信的說出:我很滿意,沒有遺憾。


這些照片是今年一月我們公司員工旅遊去日本,我們的旅遊體驗,我愛你們!











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2024暑假美國賽事行程規劃

 

2024暑假美國賽事行程規劃

一年一度的撲克盛事即將到來,在50天的賽程期間,我從第一場到最後一場賽事都會全程參與,我的目標是參與所有德州撲克的賽事,從200美金到25000美金的賽事都在範圍內,除了挑戰更高的買入之外,我在每一個項目上都有設定目標並且安排執行的計畫,每日時間分配會依照下面項目並且依照重要程度來排序

1.健康

2.學習

3.撲克賽事

4.會議與待辦事項

5.社群與人際關係


健康

健康排第一,我會分成三個部份來安排

  • 睡眠

  • 飲食

  • 運動

對我來說不管再忙碌,睡眠時間平均每天8到9小時,我會盡量固定睡覺時間在01:00到10:00,可能會根據賽事而有變動,但固定時段是非常重要的,我永遠會有做不完的待辦事項,所以除非很緊急要不然都可以睡醒再處理。

飲食的部分,最重要的是蛋白質要吃足夠,所以這次準備了兩桶高蛋白粉,確保每日蛋白質攝取達標。

運動的部分,我會在賽程期間每天至少找出30分鐘去健身房,如果因為時間的關係健身房沒開,我會在晚上賽事結束後,至少健行達到每日7500步以上。

健康的部分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以上三點,也是健人最在乎的 吃、睡、練


學習

學習一直是我這幾年花最多時間的項目之一,不僅是撲克還包含了閱讀書籍、自我成長、商業技能。在賽程期間,我的學習時間勢必會受到影響,如果我只能挑一件最重要的項目來做,那會是每日的撲克手牌回顧,至少要維持每天錄製會員專屬的撲克影片30分鐘以上,包含電腦軟體分析手牌和其他撲克問題解決。

如果有更多的空檔時間,我預計會看Coursera,閱讀書籍和聽有聲書。


撲克賽事

撲克賽事會是這50天的重點,以WSOP賽事為主再來是Wynn和Venetian的賽事,至於其他賭場除非有特別值得的賽事,要不然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不考慮。

我預期撲克賽事每天平均時間大約是12小時,大部分早上11點開賽到晚餐7點左右結止重買,加上其他邊賽和資格賽報名到晚上9點,也就是每天至少10小時,至於最多很有可能從早上10點開賽,一直到賽事晉級或是打完大約凌晨2點前,如果打到凌晨2點後那也是好事一件,所以最多16小時的賽事時間。

這次我也給自己一個挑戰,參與每一場賽事開賽的第一手牌,只要前一天沒有因為賽程打太晚影響睡覺時間為前提,我會盡可能的提早報名提早上桌,我預期會提高ROI並且培養早上打牌的習慣,因為我發現有些賽事day2在早上10點,然後沒有早起打比賽的習慣導致精神狀態不佳,既然有很多day2都在早上10點、11點,那就應該要跟睡眠一樣培養規律的作息。

再來提早上桌可以避免晚報名的長時間排隊,不管有沒有高等級的插隊會員卡或是線上報名,都不可能避免排隊這件事情,尤其是下午時段所有人都要排隊拿位卡,這部分一直都是WSOP最糟的體驗之一。


會議與待辦事項

公司的會議安排我會從最重要的開始,美國和台灣的時差還不確定如何配合,主要會安排在賽事開始前和結束後,希望跟我開會的人能配合並體諒這忙碌的期間。

一直以來我有做不完的待辦事項,所以在這段時間我會從最重要的開始,相對不重要的就放著等回台灣再說。


社群與人際關係

在忙碌的行程中,要保持良好的社交與人際關係對我來說一直都是比較困難的,雖然我知道對於解放情緒壓力對身心靈有幫助,但我就是沒辦法放過我自己,而這次我們並沒有攝影師或工作人員的陪同,以前還有可能他們出去吃飯能順便幫我帶剩飯,現在連剩飯都沒了😂

如果真的還有時間可以分配,我會想分一些到這部份,我是說如果還有時間的前提啦!

雖然人生和撲克旅程有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但以上這些是我可以把我能控制的部份給做好,放心的體驗這趟撲克之旅,目標超越之前的成績,一個暑假兩個冠軍贏得第三條金手鍊,這次我一個人會拍攝紀錄這整趟旅程,如果看到我歡迎來跟我打招呼,如果你也會去的話我們拉斯維加斯見囉!!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ALL硬》是怎麼開始的

 

為什麼想要做節目?

一開始的想法很單純,希望有一個屬於彥翰娛樂的撲克直播場地,對於拍攝企劃和推廣撲克都有幫助。希望透過牌桌上實際的遊戲過程,讓社會大眾認識德州撲克;觀眾就算在螢幕前,也能體驗緊張刺激的牌局。


撲克決賽直播桌是撲克玩家重要的舞台。例如 EPT、WSOP、WPT 等賽事,玩家夢寐以求的就是進入到最後階段的決賽桌;這些舞台所營造的氣氛和高額獎金,每一個決定的代價都會讓人終生難忘。台灣有很多撲克玩家沒有這種經驗,尤其是在鎂光燈加上攝影機的關注之下,如果因為過度緊張和缺少練習機會,在巨大壓力下就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遺憾一輩子。


打造《ALL硬》這樣的舞台可以讓更多玩家體驗直播桌,也期待更多台灣選手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 

【《ALL硬》從 0 到 1】

從我們在 2023 下半年決定要做節目,企劃期兩個多月,第三個月轉製作、第四個月直播上線播出,直播期兩個月。

2023.11.1第一季第一集
2023.11.1第一季第一集

⠀⠀⠀⠀⠀⠀⠀⠀⠀ 

【《彥翰娛樂》節目團隊 從 0 到 1】

為了實現《ALL硬》的節目體驗,我們組織了全新的團隊,包含專案管理 PM、直播與電競賽事的資深製作人、節目社群規劃、實況剪輯師、美術設計師、還有撲克助教做場邊紀錄,甚至培養出了自家賽評。各路好手齊聚一堂,有今天的《ALL硬》。

⠀⠀⠀⠀⠀⠀⠀⠀⠀⠀⠀ 

當然還要感謝我們的合作夥伴《Ace 8》和《迴聲娛樂》。

⠀⠀⠀⠀⠀⠀⠀⠀⠀⠀⠀ 

雖然是團隊第一次做撲克直播賽事,但我們統整了團隊及合作夥伴各方經驗的,設立高標準來執行——每週三的直播,隔天馬上迅速檢討,讓團隊在剩餘六天內調整;透過每週問題檢討與改進,節目也越來越上軌道。

⠀⠀⠀⠀⠀⠀⠀⠀⠀⠀⠀ 

【成果從 0 到 1】

♠️ 第一季八集直播同時在線人數平均 1000 人

♠️ 最高峰突破 2300 人

♠️ Youtube 上最大的華語撲克直播秀,三個月內突破一萬訂閱

♠️ Instagram 上最大的華語撲克品牌社群,三個月內超過 6000 人追蹤

♠️ 引導超過 300 人線下參與 All 硬 x Ace8 聯名積分賽事

⠀⠀⠀⠀⠀⠀⠀⠀⠀⠀⠀ 

【休季期就是下一個開始】

在三個月的休季,剛好遇上過年以及《彥翰娛樂》的員工旅遊,接著就是再一次的一個月規劃、一個月製作,並再度於四月上線,這次還多了贊助夥伴  @natural8 @natural8.taiwan 給予強力支援。

我們一定會將下一季做到更完美,突破撲克同溫層!

⠀⠀⠀⠀⠀⠀⠀⠀⠀⠀⠀ 

【未來展望】

在 4/3 ~ 5/12 第二季的節目中,希望能持續兼顧

▪️ 競技:維持一定的職業牌手比例    

▪️ 娛樂:首創「團隊積分」系列賽制,邀請更多網紅、在線藝人

▪️  訪談知性:賽後的 #撲克老實說 及第二現場,做出額外延伸訪談及花絮

⠀⠀⠀⠀⠀⠀⠀⠀⠀⠀⠀ 

4/10 開始的「團隊積分系列賽制」,我帶著我的助教團 @kehotpoker @pokerolddriver 一同上陣。非常感謝各位的支持,直播節目的同時在線人數突破 3700 人!







⠀⠀⠀⠀

⠀⠀⠀⠀⠀⠀⠀ 

還沒追蹤的朋友們,記得在 YT/IG 搜尋 @shoveallin 追蹤起來,獲得最新的資訊。

同時也開放各位贊助商來支持我們本季或下一季的節目,有興趣可以私訊我!

⠀⠀⠀⠀⠀⠀⠀⠀⠀⠀⠀ 

大家牌桌上見!每週三晚上,準時ALL硬!

(再次感謝 @ace8_poker 提供照片)

#最硬派的撲克直播秀 #ALL硬







2024年3月14日 星期四

關於這一次APT台北站

 

關於這一次APT台北站

從賽程上來分析這次的 APT 系列賽,首先賽事時間是從 2 月 28 號到 3 月 10 號,大約是 12 天,根據賽事編號,總共有 113 場比賽,包含了資格賽和其他的混合遊戲。所以這是一個數量非常多的系列賽。對於亞洲玩家可能不習慣,但其實像是 PokerStars 的 EPT 或是美國 WSOP 期間也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賽程。從早上、中午到晚上有各式各樣的快速賽和資格賽。

我覺得 APT 在這次系列賽做得最特別的是,有特別照顧到混合遊戲的玩家。這些混合遊戲的種類非常多,其中有一個最多種類的遊戲叫做Dealer’s choice,這是一個可以讓玩家當BTN位時輪流選擇遊戲的一個混和遊戲。這個遊戲裡面有 19 種遊戲。

  • No Limit Hold'em
  • Limit Hold'em
  • Limit 7 Card Stud
  • Limit Omaha Hi-Lo 8 or Better
  • Pot Limit Omaha
  • Pot Limit Omaha Hi-Lo
  • Pot Limit Omaha 5 (Big O)
  • Pot Limit Omaha 6
  • Limit Omaha High
  • No Limit 2-7 Lowball
  • No Limit A-5 Single Draw
  • Limit 7 Card Stud Hi-Lo 8 or Better
  • Limit Razz
  • Limit 2-7 Triple Draw
  • Limit 5 Card Draw High
  • Limit A-5 Triple Draw
  • Limit Badugi Triple Draw
  • Badeucey
  • Badacey

這些混合遊戲的買入都會是屬於比較低買入,大概是 10,000 或者是不到 10,000 台幣,然後人數不多也是一個快速賽的形式。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原因是撲克並不只有德州撲克,還有非常多的遊戲,我覺得都是可以介紹給其他玩家知道。雖然說大部分的我都不會玩,但玩家可以換換口味玩點其他遊戲很棒。


接下來談一下這次的報名費區間的差異

我覺得他們在報名費區間的差異做得非常好,原因是他們有相對低買入的賽事。這些賽事對於台灣的玩家來說,可能還是太貴。例如說超過 10,000 台幣以上的賽事都是他們所謂的邊賽的買入。但台灣的比較熱門的賽事大約都落在 8000 台幣或者更便宜的買入區間,這樣子參賽人數會是比較多的。所以當大部分的邊賽都是在 10,000 或者更高的時候,台灣人的參與人數我覺得並沒有這麼多,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至於高買入的賽事,他基本上每天都有。豪客賽的人數並不多,大約落在 50 到100位玩家。這取決於這個賽事的安排跟這個買入的高低。這次我比較意外的是有非常多國外的選手來參加這些豪客賽事,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們會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是要去傳奇撲克。在傳奇撲克開始之前,他們先到亞洲的台灣 APT 打完之後,他們並不會打完全程,甚至連APT主賽都不打,就直接在大約 3 月 5 號左右就離開去了濟州。所以這次前期有非常多我意想不到的玩家出現,這一點是我覺得蠻意外的。


2023年和2024年APT的最大差異

2023 年的 APT 台灣站,其實非常的混亂。根據我上一次的參賽經驗是大部分的桌子的數量不夠,或者是有太長時間等待空位的狀況。但這次並沒有這樣的狀況,所以這是一個很明確的改善也是主辦單位做得非常好的一個地方。

當然還是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說有一些賽事如果安排到比較後面的區域,塑膠椅子的舒適度就非常差,桌子椅子和動線的距離也不夠,當然也不會有足夠的區域放推車來放置飲料或餐點,我覺得這可以有待加強的空間。


台灣特有的賽事文化?

在賽制上有一個是台灣特有的,就是所有的賽事完全沒有安排晚餐休息這件事情。我覺得晚餐休息對於大部分的玩家來說是需要的,因為在賽場空間有點擠,在牌桌旁邊放飲料的邊桌也不夠大,邊吃邊打非常影響遊戲體驗。再加上很多的賽事可能是單日賽,早上中午就開始然後一路要打到凌晨,然後每次休息只有 15 分鐘又不給晚餐休息是不友善的。就連兩天的賽事也都沒有晚餐休息。我覺得這個地方其實也可以再改進。

對於主賽事的玩家來說可能就還好,因為主賽第二天之後的遊戲時間大約都落在八個小時內會結束,沒有晚餐休息這件事情就變得還可以接受。但是其他中午開賽的單日賽就很慘了。


主賽事要晉級第三天才到錢圈

我覺得第一天打到錢圈是比較合適的,由於要配合線上晉級錢圈的玩家一起,所以第二天的賽事時間相對短,反而第三天時間比較長。

我個人是不喜歡的,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沒晉級第三天的問題?

這一次也開放了線上的方式,也就是可以在線上直接打進錢圈。然後只要在現場的第三天賽事出現就可以了,我覺得這是一個還不錯的方式,讓其他國外的玩家可以先透過線上的方式晉級了,再確定跑來台灣一趟。某種程度上,也吸引了國外的玩家來。原因是因為如果他線上晉級了,他勢必要來台灣,增加玩家數量是一個加分的事情。


主賽事從原本的50,000台幣變70,000台幣

主賽事買入調高對於職業玩家來講可能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對於一般大眾的台灣玩家絕對是明顯的有感,而且一般大眾參賽意願降低,也不是職業玩家想看到的情況。

以大部分亞洲的賽事來說,主賽事買入大多落在1000到1500美金,像是WPT、PokerStars、Poker Dream等等

這一次的總參賽人次是1182個買入,比去年有超過1500個買入還少,而去年的買入是50,000台幣。那根據APT自己的報導,其實今年的人次雖然沒有去年的多,但是今年的獎池是比去年還要大。


晚上賽程多加上有快速賽

撲克玩家最怕下午、傍晚出局就沒遊戲玩,這次晚上的賽程很豐富

我個人是很喜歡的,也有可能是因為我贏了一個快速賽冠軍?



如果你喜歡我、認同我,可以點讚分享文章來支持我繼續寫作😄

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角色扮演:現在我是誰?

 

我是誰?我想達到什麼目標?



這是我在大學時期接觸撲克之前,我一直在反覆思考的兩個問題。自從我接觸撲克並且成為一名專業的撲克玩家之後,我就不曾再問過自己這些問題。每次出國遇到海關人員問到我的職業,我都會自豪地回答:我是一名專業的撲克玩家,這就是我全心投入的事業。


然而,自從2020年開始,我開始經營自己的撲克事業之後,我漸漸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份已經不再只是一個撲克玩家了。因為在不同的情境下,我需要扮演的角色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多了"公司負責人","YouTuber","撲克教練"等多重身份。每一個新的角色,都代表著新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我想要在這個角色中表現得出色,那麼有意識的學習和主動經營就成為了必要的課題。


在我最近的一部影片,<特別企劃>一日荷官,扮演的角色是一位荷官,但我卻在不自覺中把自己當成了撲克玩家,對正在進行的牌局做出評價,甚至做出一些荷官這個角色不應該有的行為。這些行為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在當下的角色扮演下做出這些行為是不適當的。



這部影片雖然是為了和粉絲互動而拍攝的娛樂影片,大家都很開心,也沒有人覺得被冒犯。但是,當我從影片中看到自己在角色扮演的混亂,我開始意識到了一些問題。


我現在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我應該要做些什麼?


我是否能夠在不同情境下順利地切換角色?


我是否有完成這個角色最重要的工作任務?


就像在一日荷官的例子中,桌上的每一位玩家都可以對牌局做出評價,但是作為荷官的我,卻不應該做出任何評價。只有當我真正了解我現在扮演的角色,並且清楚知道我需要做什麼,我才能完成最重要的任務,並且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我最近開始把所有不同的情境中需要扮演的角色一一列出,除了之前提到的那些角色之外,還有主管、同事、事業合作夥伴、朋友、情人、家人。我意識到,在有些情境中,我過去一直都是用同樣的方式來扮演不同的角色,這就像是每道菜都用同樣的調料,那麼這樣的料理絕對會變得單調,也無法呈現出每一個角色最好的一面。


除此之外,除了我自己有著許多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之外,我身邊的人也有同樣的情況。比如說,當我和一個人討論同一件事情時,我們可能是以朋友的身份分享建議,也可能是以同事的身份討論工作,甚至是以情人的身份分享日常生活。


這種角色的轉換並不容易,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責任和義務,需要我們去適應和培養。但是,當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中切換角色時,我們可能會遇到困難,可能會混淆,甚至可能會忘記自己在當下應該扮演的角色。



這種角色的轉換和交流,就像我們在和不同年齡的人溝通時,需要使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我們與長輩的溝通方式,與我們對小孩的溝通方式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需要根據對方的身份和情境來選擇。





接下來我將分享自己不同角色的心得感想,寫下來不僅是跟大家分享,寫作更可以幫助自己思考重要的議題,我自從開始製作YT影片之後,就很少寫部落格,一直到最近看了很多書之後,我能深刻體會到寫作的威力,趁這個機會培養寫作的習慣。


寫作不是思考的結果,而是思考的過程

<卡片盒筆記>

 

如果你喜歡我、認同我,可以點讚分享文章來支持我繼續寫作😄

一日荷官的影片的連結我放在這

https://youtu.be/aN-nfBLR6Rk?si=OALEx8pFvqbAOgRH

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

撲克玩家的決策 vs 企業家的決策

 

錦標賽玩家的目標是什麼?

有的人會說贏錢,有的人會說贏冠軍,這兩個看起來說的是同一件事,畢竟贏冠軍就會贏錢,但在策略上有明顯的差異,甚至在很多的情況下會做出相反的決策。


撲克玩家會用獨立籌碼模型來解釋籌碼期望值跟獎金期望值的差異,舉個例子,玩家在決賽桌想要最大機率贏得冠軍,只要思考的是不是正籌碼期望值,也就是只要能贏籌碼就好了,畢竟贏得冠軍就是要贏得所有的籌碼,但在獎金排名的影響下,大多數的撲克玩家想要贏得最多獎金,決策就必須要考慮到出局的風險,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想要讓利潤最大化,而損失贏得冠軍的機會。


撲克玩家可以選擇利潤最大化,也可以選擇冠軍機率最大化,以我的撲克專業來說,我很清楚差別是什麼,這沒有對錯之分。


最近這三年我花了很多心思在自己的公司上,經營一家公司所做出的決策有部分跟打撲克一樣,但是要考慮的因素更多難度更高,這段時間我們經歷了很多困難,從這些難題學到了人生寶貴的經驗,身為一個公司的老闆,我會去看我敬仰的創業家書籍和故事,這些創業家都有成功的特質,但吸引我的並不是因為這些公司賺很多錢,而是真正能夠解決問題並且改變世界的願景,而錢只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回報。


企業的目標就是為了要能夠盈利賺錢,但這是首要的目標嗎?


創業家是否也能在利潤最大化和改變世界之間做出選擇呢?


這兩個是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我在公司創立前期的虧損狀態並不擔心,沒有立即的想要推出什麼產品來賺錢,因為更專心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從影片方面,我們舊的YT頻道第一隻影片,到現在新的頻道影片,我想觀眾可以看到品質和表達能力有巨大改變。


撲克賽事、撲克學習和撲克教學也是持續進行,學習的成效也直接反映在成績上,2020到2022三年的疫情期間,我進入了53個決賽桌獲得15個冠軍,包括兩條WSOP金手鍊、Wynn神秘獵人賽、PokerGoTour豪客賽。


各方面價值的提升是很明顯的,我也成為N8的代言人,公司成長到現在的20個人,我們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至於今年我拒絕了代言人的合約,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我相信持續學習進步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就算需要很長時間吃苦才能看到成果都是值得的,但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如果在前期持續的成長,而營收增加的幅度不足,發展受限的情況下勢必要做出選擇。


這讓我想起剛接觸錦標賽的時候,在決賽桌總是小心翼翼,大部分的撲克玩家都想贏到最多的獎金,在利潤最大化的策略下,更經常帶著遺憾離桌,或許拿到比預期高一兩個名次,多贏了一些錢,但總是想著,如果那一手牌願意冒著淘汰的風險跟他拼了,現在拿著金手鍊拍冠軍照的人可能是我。


金錢對於不同階段所代表的重要程度不一樣,現在我以贏得冠軍為第一優先,從決賽桌和冠軍數量的比例就明顯可以看得出來,而我在公司的運作上也是秉持一樣的理念,做好的事能夠改變環境,比做賺錢的事還重要。


現實和理想終究還是有段差距,就像要求大部分的撲克玩家只看重冠軍而不在乎獎金是不可能的,一個好的公司需要優秀的人才,每一個人的努力都需要立即的回報和薪水,就算我們都相信堅持下去未來會有好的成果,現在的日子還是要過、帳單要付、廠商的費用要給,也就是思考如何增加公司的營收勢必還是要解決的問題。


企業的目標就是為了要能夠盈利賺錢,但這是首要的目標嗎?


創業家是否也能在利潤最大化和改變世界之間做出選擇呢?


這兩個問題我想了很久,還沒想到明確的答案,我猜這跟撲克策略一樣,沒有一個對錯的答案,但我相信賺錢不是最重要的目標,更在乎的是花心力在解決問題並且改變環境,當這個夢想完成時,將會是永生難忘的一刻。